2020年6月10日 星期三

勇敢面對「血癌」

有不少名人都因罹患白血病,俗稱「血癌」而逝世,而電視上的主角也常因為罹患此疾病而過世,導致大家聽到「血癌」就非常害怕!!在臨床上有些病患聽到醫生診斷出「血癌」後,就消失不見,不再回診,四處求偏方醫治,導致延誤病情,病患說:當下聽到的那一刻,感覺距離死亡非常接近,腦海一片空白…聽人家說化療很可怕,所以才不敢再回診。其實,知名插畫家—幾米先生也曾經罹患白血病,他接受了治療,病情得到控制,才能繼續創作出更好的作品給大家。

21歲的陳先生,還是個學生,因多日疲倦且發燒,至診所就醫未改善,轉至本院急診,醫師診斷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,只好暫時休學,經過積極的化學治療後,病情得到了控制,進而接受周邊血液幹細胞移植後,恢復良好,又可以回到� ��校上課,所以,並不是罹患白血病就一定沒救了!!根據統計「白血病」以男女性別死亡率的排名皆為第10順位,佔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2.05%。(行政院衛生署,2011)

什麼是白血病呢?

人體的造血器官—骨髓,會製造紅血球、白血球、血小板,當骨髓出現癌細胞抑制了造血功能,製造出不正常的血球,癌細胞會隨著血液流到全身各處,導致身體無法抵擋外來的細菌和病毒,若沒有立即治療,癌細胞增加的速度是非常快的,越晚治療就越容易危及到生命。

白血病是有分類的,臨床上分為急性和慢性,急性白血病比慢性白血病較嚴重,死亡率較高,疾病的表現也比較複雜,不易處理。

1.急性骨髓性白血病(簡稱AML):� �發成年人,依照分化再細分為M0到M7型。

2.急性淋巴性白血病(簡稱ALL):好發兒童,成年人占少部份,細分L1到L3型。 急性白血病治療以注射化學治療為主,可分為兩階段,第一階段是「引導治療」,癌細胞接受化學治療後,暫時從血液中消失,疾病達到緩解之後,就進入第二階段「鞏固治療」,主要是預防疾病的復發,若有合適的骨髓幹細胞,可考慮骨髓幹細胞移植。

3.慢性骨髓性白血病(簡稱CML):好發20-45歲,病程進展較慢,主因是人體的第9對與第22對染色體之間的遺傳物質,發生了轉位(費城染色體),目前治療有口服化學治療及口服標靶藥物(Glivec,基立克),標靶藥物發只抑制癌細胞,而不破壞正常細胞的功能,讓癌細胞不會再增生,是目前治療慢� �骨髓性白血病的第一線用藥。

4.慢性淋巴性白血病(簡稱CLL):好發老年人,多為B細胞型,病人如果沒有症狀通常會先觀察,定期回診追蹤血液檢查,等症狀出現再考慮治療,目前治療有口服化療藥物控制,也有標靶藥物可注射。

為何會得到白血病?

發病原因不明,常見可能原因有幾點:

1.放射線:正常人罹患機率在1/25000左右,但曾身處在原子彈爆炸圈一公里以內的居民,數年之後罹患白血病的機率高達1/60左右,懷孕的婦女接受腹部 X光照射,新生兒罹患率也較高。

2.化學藥劑:長期接觸有機苯的工人,或曾接受過含烴化劑(Alkylating agents)� ��學治療的病人,其罹患機率也比正常人高。

3.遺傳或基因突變:先天染色體異常,如唐氏症 (Down's syndrome)、布倫氏症候群(Bloom's syndrome)、再生不性貧血、或家族中有兄弟姐妹罹患白血病的,其機率較高。

4.自體免疫性疾病:自體免疫的缺陷可能與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有關。

5.病毒咸染:目前已知第一型人類 T淋巴球細胞性病毒(HTLV-I)病毒感染與成年型T細胞白血病有關。

白血病有哪些症狀?

大部分白血病都沒有症狀,急性白血病初期都以發燒、容易疲倦、臉色蒼白、有出血傾向(牙齦出血、皮膚瘀青)、骨頭痛…等來表現,然而一旦發� �就來勢洶洶,慢性白血病大部分都是因為健康檢查,發現血液異常或脾臟腫大才被診斷出來。

如何診斷?

1.血液檢查:監測血球變化。

2.周邊血液抹片:血液檢體在顯微鏡下,會出現許多芽細胞,芽細胞就是不成熟的白血球,主要看血球分化的情形。

3.染色體分析:分析血液或骨髓細胞的染色體是否有病變。

4.骨髓穿刺切片檢查:許多人對於骨髓檢查非常害怕,以為是抽脊髓液(腰椎穿刺),但其實不是,骨髓穿刺主要抽取部位是骨盆處的腸骨脊,首先會請受檢者側躺,醫師會先皮膚消毒,注射局部麻醉後,再以� �殊的針穿刺腸骨脊,抽出少許骨髓組織和血液,之後紗布加壓穿刺部位,平躺30分鐘,無出血可下床走動,這是確定白血病的診斷及分類最好的方式。

什麼是移植治療?

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把正常的骨髓細胞、周邊血液造血幹細胞或臍帶血液幹細胞,像輸血一樣輸給病人,在接受移植前,會先經過超高劑量的化學藥物治療及全身放射線照射,盡量將體內的癌細胞消滅,並同時抑制身體的免疫系統,防止外來的骨髓細胞在移植之後受到排斥,重新建立病人的造血系統和免疫系統,移植治療也有條件的限制,必須先經過醫師的評估,而接受移植後,最需要注意的是預防合併症,如感染、排斥反應等,目前有免疫抑制劑的藥物可降低併發症的發生及嚴重度。

移植的種類分為:

1.骨髓移植:有自體及異體,「自體」就是病人本身骨髓未受侵犯,或經化學藥物治療,達到完全緩解時,抽取自己的骨髓。「異體」指他人的骨髓,來源有親屬(雙胞胎、兄弟姊妹、父母),非親屬(經由慈濟骨髓庫或其他骨髓庫配對而來)。

2.周邊血液幹細胞移植:病人接受高劑量化療後,骨髓中的幹細胞會被釋放到周邊血液中,此時合併使用白血球生長素(GCSF)促進幹細胞增加,就能抽取到足夠的幹細胞,經過收集、分離、冷凍保存的過程,輸至病人的體內,不用全身麻醉。

3.臍帶血移植:臍帶血含有豐富的造血幹細胞,在胎兒出生時,剪斷臍帶後,自胎盤留取臍帶血� ��凍保存,待日後自己或他人需要時使用。目前臍帶血幹細胞移植的發展,可提昇血液幹細胞移植的範圍,使更多的病人能從血液幹細胞移植中獲得痊癒,但臍帶血也有一些限制,需要與醫師再討論。臨床上還是以骨髓移植和周邊血液幹細胞移植較常見。

白血病通常都來的又快又急,許多病人對於罹癌一時間無法接受,心理上還沒做好準備,就必須面對接踵而來的治療,治療過程中,常需要住在隔離病房中避免感染,對病人來說是非常孤單的,也因為高劑量的化學治療,所產生的副作用會讓病人很辛苦,在身心承受極大的壓力下,親友的支持、關懷和鼓勵是相當重要的,必要時可藉助宗教信仰或專業心理諮商,陪伴患者一起度過抗癌旅程,同時諮詢醫護人員的協助。所有的癌症都可能會復發,後續的定期追蹤檢查是非常重要� ��,及早發現才能持續控制病情,若有任何問題,可諮詢醫師或與個案管理師討論,讓病患獲得最佳的照護及生活品質!
本文作者:國泰綜合醫院社區護理組個案管理師 薛琇憶、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 陳苓萍
...... 原文詳見:勇敢面對「血癌」

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